(记者于欣怡):对很多外来移民来说,美国国籍是他们苦苦追求的“身份”。但如今对很多美国人来说,特别是那些富裕的美国人来说,美国国籍却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来自美国国税局的相关数字表明,近年来,主动放弃美国国籍的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为什么美国国籍从以前的“香饽饽”变成了如今的“鸡肋”?在美国生活的无数华人又怎么看待他们的“美国身份”?我们现在连线本网驻美洲记者于欣怡,请她为我们带来详细的报道。 主持人:于欣怡,我们注意到来自美国国税局的数据显示,这几年,越来越多人是放弃了美国国籍。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记者:好的。一名叫做安德鲁?米切尔的美国国际税务律师,他最近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一份根据美国国税局脱籍人士统计数据制作的图表。图表清晰地显示,自2004年以来,放弃美国国籍,或终止长期永久居留身份的人数越来越多。而根据美国国税局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有499名美国人放弃美国国籍。尽管这个数字在美国3亿总人口当中完全不值一提,但引人注意的是最近几年放弃美国国籍人数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2004年到2010年7年间的第一季度,放弃美国国籍平均人数为115人。但在最近的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每季度放弃美国国籍的平均人数分别为58、186和384。如果用今年第一季度和2008年的平均数据相比,放弃美国国籍的人数增加了近九倍。尽管美国国税局没有指出这些人为什么要放弃美国国籍、他们是什么人,又去了哪里,但是有美国律师说,他们中大部分都是拥有双重国籍的富人,移民到哪个国家的都有。 主持人:虽然美国国税局没有给出其中原因,但放弃美国国籍的大部分是富人,这是不是能说明点什么问题? 记者:是的,应该说,逃避美国的重税是主要原因。发布图表的律师米切尔律师认为,自2008年以来,放弃美国国籍人数显着增加和税收政策的变化有关。美国是全世界惟一一个要求本国公民为海外收入支付所得税的发达国家,即使他已经在居住国交过税。此前,相当多居住在海外的美国人可能从来没有给自己的非美国收入和非美国帐户向美国申报和缴税。美国政府目前正在奋力对抗巨额财政赤字,因此美国国税局因此加大了整治避税的力度,特别是针对海外银行账户和离岸收入,并且开始实施一些新的资产申报规定。 比如今年2月,国税局颁布了一个海外资产主动申报方案。新方案保证不追究主动申报者的法律责任,只要他们赶在今年8月31号之前进行申报。而即便主动申报,也还是逃脱不了相关的税款和罚金。没有主动申报的人更是会面临更加严厉的罚款,甚至还可能锒铛入狱。于是居住在海外、拥有双重国籍的美国人宁愿放弃美国国籍,也不愿纳税。一些专门帮助美国人移民海外的律师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主持人:是不是只要选择放弃美国国籍,就可以完全逃避税款呢?这种通过放弃美国身份来避税的趋势,会不会持续下去? 记者:来自纽约税务律师康诺斯曾这样表示,“有时候,做美国公民要付出的代价让人感觉不值得做美国公民”。不过即使放弃美国国籍,也不一定能够逃脱交税义务。因为按照2008年之前的规定,在放弃美国国籍之后的十年之内,脱籍者只要一年当中在美国居留的时间超过30天,这一年就必须向美国政府缴纳所得税。而2008年之后,可在美国居留而不需要交税的时间期限已经改为120天,因此很多仍在犹豫的双重国籍者终于选择放弃美国公民身份。 还有人认为,富人放弃美国国籍是不看好以现任总统奥巴马为首的美国政府领导层。辛辛那提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卡伦说,美国人,特别是富人,越来越担心美国未来的财政方向。奥巴马总统经常妖魔化富人,有钱人无疑会担心奥巴马一旦获得连任,为了解决他所面临的糟糕的预算问题而推出更加严格的税收政策。 主持人:我们知道,很多华人都希望能获得美国国籍。现在这样一轮因为躲避重税而放弃美国国籍的大潮中,有没有华人的身影呢?他们现在是怎么看待美国国籍的? 记者:我们刚才讲了,大多数因为怕重税放弃美国国籍的,是住在海外的美国公民和少数美国富人。而这两类人中都有相当部分是华人。这说明在经济不好和税赋沉重的情况下,美国国籍对少数海外华人已失去吸引力。 除了税收政策变化让海外华裔保持美国公民身份的成本越来越高这个原因之外,美国在2001年遭遇“911”恐怖袭击之后出台的《爱国者法案》也给居住在海外的美国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爱国者法案》的目的之一是遏制为恐怖活动提供资金的行为。一些侨居海外的美国人因此难以维持自己在美国的银行帐户,因为他们得证明自己拥有一个美国住址。 同时,即将于2013年生效的《就业促进法》要求外国银行向美国国税局提供存款超过5万美元的美国公民帐户信息,这将会让那些打算在海外开立投资或储蓄帐户的美国公民遭遇更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华裔美国人最终选择放弃美国公民身份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或者是夫妻两人一半“弃籍”或“弃卡”,另一半保留美籍或绿卡并分开报税。 国际在线报道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