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2 K8 N8 V" R
[url=][/url]丁阳 洋洋得义
! o9 X* ~- M2 ~7 l4 a5 X/ x2 e! G
2 W* n8 g3 H/ P" u n3 r1 J0 H
2 V2 i2 t# I9 ~8 @$ a- p" }
+ z, p( v, b) A9 z2849
* g* I' Q! t9 V4 b, H ! d4 [/ F& C7 \* s
导语如果有人告诉你,你有相当大的可能活到100岁,你会相信吗?如果你现在还年轻,并且生活还算过得去,这并非只是虚言。就在前几天,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了一份最新的白皮书,题目就叫做《我们将活到100岁,谁来养活我们?》。现代人的寿命期望已经到这么高了吗?对于退休和养老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 , X5 ?$ u& Q% ~
要点速读
: w E4 l# Y" |! w- 1[url=]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健康等条件的不断进步,最近若干年出生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出生的,将来得享百岁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url]
" m, j5 b% L3 q& B3 V; [5 S - 2[url=]活到100岁,对于个人、社会和政策制定者都是很大的挑战,必须正视这个挑战。[/url], N/ T3 c+ s4 K: J
- 3
9 j* M% c2 a9 w8 ]* f
5 H0 _' s0 {, ]( e
: X3 B; J* D3 E2 }+ H. v: R! K3 c$ _0 Q# b& J! [. q
最近若干年出生的人,很大一部分将会活到100岁,这并非天方夜谭活到100岁,可以称之为“人瑞”。到现在为止,人能活到100岁虽已称不上“罕见”,但还是处于绝对少数的。按照大家通常的认知,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虽然近几十年增长得很快,但现在为止还没超过80岁,发达国家也就80来岁,说将来能达到100岁,真的有可能吗? 这看起来的确是一个大胆的论断。按照科学上的通说,人均寿命是由“人均寿命预期”来决定的,而我们通常看到的“人均寿命预期”,指的就是“出生时的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 at birth),即在当下2017年出生的新生儿,预期的寿命是多少。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出生时预期寿命是76.1岁,世界最高依旧是日本,但也只有83.7岁,距离100岁相去甚远。 不过,这里其实存在一个误解,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出生时的预期寿命” 实际上指的是,如果一个新生儿出生时的死亡率在未来保持不变的话,这个新生儿平均来说有可能存活的年数。因为对于2017年的新生儿,从现在开始到他们长大再到他们死亡,其“未来的死亡率”是完全不知道的,只能拿旧数据进行推算和估计,而随着未来死亡率水平的下降,现在出生的新生儿其寿命是大概率超过期望的。那到底能够超过多少呢? “活到100岁”越来越不是天方夜谭。图为世界经济论坛白皮书给出的各国2007年出生人口的寿命期望) x) w H* S0 W, [+ x! Y3 t
世界经济论坛“我们将活到100岁”的论断,是有根据的,来自伦敦商学院两位教授Lynda Gratton和Andrew Scott合著的《100岁的生命》。这两位经管类教授的依据,则是2009年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题为《老龄化人口:未来的挑战》,主笔是来自南丹麦大学的丹麦老龄化研究中心的卡雷·克里斯滕森(Kaare Christensen)教授。论文指出,“假如发达国家平均寿命在21世纪保持增加趋势,那么,多数2000年以后出生的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和日本人有望庆祝百岁生日。”论文还列举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寿命的预期数据,例如,半数以上2000年出生的日本人可望活到104岁;半数以上2003年出生的美国人可望活到103岁;半数以上2007年出生的意大利人可望活到104岁。这篇论文是讨论了以往寿命变化的趋势,以及未来死亡率、健康、疾病等因素的变动后,得到这一结论的。从一些其他的征兆来看,这个说法也能得到支持,世卫组织就指出,2000年到2015年,世界人均寿命增长是1960年以来最快的。 这篇论文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世卫组织2011年发布的《全球健康与老龄化》报告也引用了这一论文。这次世界经济论坛再次以此为基础探讨养老和退休的问题,说明论文的看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而且,虽然原本的论文主要是探讨发达国家状况的,但其中的许多有利于人口寿命增长的因素在发展中国家同样能够成立。而我国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健康等条件的不断进步,最近若干年出生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出生的,将来得享百岁的可能性显然也会大大增加。 活到100岁,对于个人意味着什么“活到100岁”,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是个现实的问题。但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这实在过于久远,久远到难以去想象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不少人会觉得活这么长完全没意思,但总的来说,这肯定还是好事。人总是希望能活得更久,能有更长的时间来享受生命,与关系亲密的人更长久地在一起。那么,退休和养老当然是避不开的话题。年轻人对这个问题往往考虑得还不够多,但问题恰恰就在于,寿命越增长,问题越严峻,越要及早未雨绸缪。 原因何在?首先,随着寿命期望增加,健康的寿命期望也会增加——但是,这很大程度也意味着“苟延残喘”的年份也增加了,医疗技术的进步能让你在不健康的情况下延长寿命,这意味着更多的疾病和健康方面的负担。其次,工作的年限可能会增加。且不说强制延迟退休的问题,即使你自己愿意延长工作年限,比如工作到70岁,以维持之后的生活,但到那个时候真的还能投入到工作么?麻木、疲倦、欠缺竞争力这都是问题。 通常,人们指望技术的进步能解决问题,尤其是备受期待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期望这方面的变革能够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但这方面的前景相当难以预测,不能全把指望放在这方面。一般人可以期待的是,国家和社会养活你没有问题,但医疗、护理等需要人力的服务,可能依然会非常稀缺。我们不妨想象下国内大城市面临的状况——北京、上海户籍人口的中位年龄,2010年高达42岁、47岁,2015年更是高达44岁、50岁,等数十年后,这一数字会变为多少呢?会同时有多少个老龄人指望一个年轻人来为其服务呢?问题可以说越想越棘手。 指望技术进步解决不了问题: r$ `$ e- c% @- v: i1 L8 R. @
所以,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合适的选择还是尽量增加自己的财富和社会资源,给自己的晚年留有充足的余裕,并做好计划。但考虑到寿命的大幅度增长,这一难度也可以说是大大提升了。 很多人能够活到100岁,对于整个社会和政策制定者又意味着什么如果每个人都能很好地增加自己的财富和社会资源,安排好自己的退休时光,这当然是最好的——但对于一个社会而言,不管是根据“二八定律”,还是根据社会总体资源的有限性,这种美好设想都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人均寿命的大幅度增加很大可能增加了社会的总体负担,而应对这种状况的资源,不管是总体供应还是具体的分配,都是很大的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长期增长的速度在减慢。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这份报告,最近十年,相比历史上的其他时期,长期投资的回报率显著降低,股票低了3~5个百分比,债券则是1~3个百分比。这意味着全世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越来越慢,因此社会总体财富增长变慢。若没有新的科技革命的话,人们在养老方面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 6 f; W) M. I. N* l
6 `- k& i0 b1 ~% F" M |